我們應該鼓勵人創業嗎?

作者:光明頂創育智庫 洪聖倫 董事長

  談到「應不應該鼓勵人創業」這件事,其實面向很多,不同立場有不同思維,大家應該從彼此的角度出發,或許就能看見更多。比方說就政府而言,答案自然是肯定的。促進經濟發展絕對是首要課題,若非如此,大家都沒飯吃,當然不是全民所樂見的事。因此,創業是不是政府施政的重點項目,從它的立場而言不僅是,還「一定要是」。

  所以,很多人不明究理批評政府「亂鼓勵年輕人創業」,這件事我不太認同。因為,政府並沒有針對性地鼓勵「年輕人」創業,只是很剛好近年來在「創新創業」的領域裡,多半是年輕人,如此而已。當這群人經常站在台上,參與活動,表現自己,那當然看起來就「好像全部都是年輕人」,甚至是大學生。

 

  此外也有些人批評說,這些年輕人都是被政府「騙去」創業,萬一因此負債累累,就是政府的錯。我常想,這種邏輯到底是怎麼來的,如果政府鼓吹就有用,那生育率還會低嗎?大環境不好,許多年輕人看不到自己的前景與希望,所以試著透過創業追逐自己的夢想,這明明就是環境使然,怎麼會是因為政府鼓吹呢?況且,創業本來就是自己的事,如果「不小心」成功,你還會怪政府騙你?

 

  所以問題在於,賺錢了默默享受,賠錢了怪政府的心態,本質上就有問題。每件事都有代價,你不能希望享受創業帶來的好處,卻不願接受創業的風險、成本與鳥事,這本來就是矛盾而衝突的。

 

  說實話,我非常清楚知道「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」,我也知道很多沒社會經驗的年輕人去創業根本是送死,因為這十幾年來,我自己就是那個曾經去送死的無知年輕人。然而,若沒有這些年來的衝撞、試誤、學習,又哪來今日對創業有更全面認識的自己?

 

  創業不是一條康莊大道,創業是充滿荊棘的羊腸小徑,建構在懸崖峭壁上,一不小心掉下,自然是粉身碎骨。然而,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創業人,在排除萬難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的里程碑時,勝利的果實也特別甘甜而踏實。只是,為了摘取這個果實,可真正是「一將功成萬骨枯」,很多人只看見贏家在成功之巔跳舞,卻沒看到懸崖底下血跡斑斑、屍橫遍野的慘況。

 

  身為一個育成從業人員,我並不是從「鼓勵創業」的角度出發,而是從理解對方想創業的動機開始,試著分辨每一個尋求協助的團隊,或尚未創業的人,遭遇什麼問題?對創業有什麼錯誤的認知?先給他們全面性的經驗分享,接著針對他們的問題給予個人看法,但最後我一定會把「要不要創業」或「要不要堅持下去」的決定權交回給他們,並且告知他們需要為自己負責,不要想靠政府或其他人,因為這些幫助都是有限的,這就是我們「協助」創業的方式。

 

  是的,「成功創業」容易,但「創業成功」卻很困難。事實上對創業而言,成功沒有止境,只有一個又一個階段的里程碑。從A點到下一個B點之間,存在著變數,也存在著未知的挑戰。就像玩RPG(角色扮演)的電玩遊戲,每次升級雖然增加了自己的優勢與能力,卻也得重新面對更強悍的Boss,以及充滿驚險與未知的迷宮。這些重重險阻,是很多創業人忽略而不自知的。我們的任務之一,就是讓他看清問題的複雜與困難度,而不是催眠他們去創業,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最容易誤解「育成」涵義的部分。

 

  然而說到困難這件事,其實也有另一個面向的反思,這部分我的學長何培鈞說得很好,我們的教育太容易教我們去分析一件事有多難,卻忘了提醒大家困難的背後就是一個機會。他總是說:「你不要把困難無限上綱的擴大,你要去找背後的機會。我們的社會是要看到困難背後的機會,而不是看到前面這麼難…每次困難出現我都會說,哇這個這麼難,(機會)肯定千載難逢!」(影片 2:11開始)

 

天空的院子何培鈞-光明頂創育智庫採訪

 

  所以,創業其實必須在「困難中堅定信念」,又得在「信念中認清現實」。從育成的角度看,我們不能一味鼓吹創業而不讓新手認清自己內部與外部問題,卻也不能只是唱衰或總是用潑冷水態度去回應充滿熱情的創業人,太極端的態度都不對。

 

  無論是創業人或中介組織,理性與感性要並進,現實與理想要兼顧,沒有嘗試過創業的人很難體會,但這就是創業人真實的矛盾與掙扎。站在第三方角色而言,我們不宜也不能去替想創業或剛創業的人做任何決定,我們只能給予一定程度的知識能力與實務經驗分享,至於該怎麼做?想怎麼做?最後怎麼做?就是每個創業人都需要自己負責的部分。

 

  因此如果你問我,應不應該鼓勵人創業?我的答案則會是,與其說「鼓勵」,不如說「協助」:協助他們認清現實,也協助他們在遭遇困難時,能有適切而務實的建議。對一般人來說,你本來就不應該因為任何人的鼓勵或鼓吹去創業,無論國際或本土有多少成功案例,無論有多少令人眩目的舞台可以展現,無論你看到多少光鮮亮麗的媒體報導,那都未必是常態,你不能輕信那些表面的光環,就以為自己也能是下一個被勝利女神青睞的勇者。

 

  創業終究是自己的事,是你自己「先」有堅定的信念、基本的資源、願意負起責任的態度,然後才會有「後」面別人對你的幫忙。這樣的「創業」與「育成」的協作才具有意義,而不會變成反客為主,是別人求你創業,是別人拖著你創業,這都不健康,也不正確。

 

  馬雲說:「任何團隊的員工,都必須學會在沒有鼓勵,沒有認可,沒有幫助,沒有理解,沒有寬容,沒有退路,只有壓力的情況下,一起和團隊獲得勝利。 成功,只有一個定義,就是對結果負責。 如果你靠別人的鼓勵才能發光,你最多算個燈泡。我們必須成為發動機,去影響其他人發光,你自然就是核心!」

 

  創業不應該是因為被鼓勵才創業,而是想清楚自己究竟希望為這個社會帶來什麼價值?想解決什麼痛點?那才是你應該思考的問題。這個世界紛擾很多,雜音很多,身為一個創業人最是需要理性冷靜,不要被外在的假象迷惑,要專注在觀察市場的動態與變化,想好方向整理好資源後,你就應該鼓起勇氣決定是否出發、停在原地,或是退場。

 

  巴菲特說:「並不是因為別人同意你的意見你就是對的或是錯的。你是對的,是因為你的事實是對的,你的推理是對的,那是使你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。」

 

  你會不會是創業黑馬不知道,我只知道,只要你沒有去嘗試,你就不會知道結果。失敗是創業的常態,成功是創業的偶然。停滯不前無法知道你會不會是那個「偶然」,但在「偶然」發生之前,你需要有正確的心態看待創業,憑藉自己的商業洞見,勇敢跨出去,那才能算是「鼓吹」自己創業的唯一理由。

 

  至於其他人的「鼓勵」,我想就不必了吧。

FACEBOOK留言

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