創業之初最要緊的小事 – 大倫哥小聲說

dl5

Hands Up 創業智庫 創辦人 / 光明頂創育 共同創辦人 – 洪大倫

創業是一種藝術,它不一定有什麼先來後到的問題。先創業的人不比後創業的人有更高的成功機會,只能說經驗比較豐富,或許可以避開比較多明顯的錯誤。

許多團隊跟我聊天的時候說,無論是書本或網路上有些跟創業有關的文章,看起來都有點虛無縹緲,講的好像是另一個國度的事。策略、優勢、價格彈性、需求理論、紅海與藍海、損益兩平點、ROE…等,這些專有名詞充斥在文章之中,使得閱讀這些文章有一種令人似懂非懂的感受。

這當然牽涉到知識深度的不同,以及每個人涉獵的領域也不同。當然,作者其實也可以選擇讓文章的用字遣詞更白話,更簡單而容易被理解,只是通常浮得上檯面的作者,你要他寫的太平實好像顯示不出自己的學問,但是寫的太淺白又好像會被專家批評沒深度。

其實文章跟產品一樣,也講市場區隔的。你想訴說的對象是誰,你的語氣或用詞就應該以假想中的讀者能聽懂的語言去寫。反過來說,任何一篇文章能吸引到的,其實也是認同你觀點的人,不同意的人久了自然就認為你的價值觀與他差異極大,就會選擇不看或離開。

回到創業的文章上,我想談的是,太多跟創業有關的文章內容,確實與一般人創業的需求不太一樣。對一個新創的事業家而言,他最關心的其實不是策略問題,也不是佈局的問題,而是他沒有錢、他缺團隊、該怎麼報稅、該怎麼記帳、合約應該怎麼擬定、哪裡有便宜的設備可以買、誰有認識哪邊的人脈可以介紹、哪裡有訂單…這些問題。

的確,仔細說來創業的文章很少,但是經營管理的文章很多。

剛創業的人想瞭解的是這些「立即性」有幫助的資訊,因為他們要生存,要趕快賺到錢,所以沒辦法去管太多深奧的理論,或者精妙的市場佈局。唯一的念頭,就只是想讓產品或服務上線,然後有人付費。

只是很遺憾的是,我每一次都得誠實的跟這些新創團隊表示,我清楚知道你們的需要,但是你們的需求不應該從文章或討論區被滿足,而是應該走出去認識人,才能解決你的問題。

是的,現在很多年輕人創業,都不習慣走出門去遞名片、拜訪、結交商場上的伙伴。大家都習慣用網路搜尋資訊,然後用Email、電腦或手機通訊軟體聯繫,同時在社交平台上發佈資訊,尋求協助。

我想說,依據個人的創業經驗來說,真正對你有幫助的,鮮少是網路上你google來的資訊,而是你踏出辦公室,走到外面所認識的人,他們才能提供你「立即性」的資訊,幫你解決你在稅務、記帳、合約、採購設備、資金需求、顧客開發..等問題。我的經驗告訴我,多數可以幫助你的有效資訊,都是透過「人的口中」說出來的,而不會是一封Email。

理由很簡單,因為從網路上認識人,彼此沒有信任度,誰也不知道你會不會是競爭對手派來的臥底,也不會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想做好這件事,或者該怎麼把自己的人脈介紹給你。試想,如果你把剛認識的人介紹去給你認識的長輩或朋友,萬一這個陌生人是個混球,是個騙子,你怎麼對得起他們?

回歸一般的邏輯來說,如果天底下有什麼有利可圖的商業資訊,你會第一個放在網路上讓大家去跟你競爭,還是找自己朋友商量把這塊大餅吃下?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。這其實也是創業之中強調要廣結善緣的原因,交友廣闊就有綿密的資訊網絡,這個網絡能帶給你的資訊通常是寶貴而且只有少數人知道,因此商機就能在第一時間掌握,進而創造豐厚的報酬。

所以,創業絕對不要只是自己悶著頭在家裡硬幹,如果你覺得自己發展受了瓶頸,你應該思考的是你的商場朋友在哪裡?你是否建構了一個基礎的商業資訊網絡?而這一切還要去思考,你平常和人交朋友的行為與習慣,是否讓人願意將你納入他們的網絡之中?

好人緣才會有好運氣,講人脈畢竟是現實了點,感覺好像接近你是有目的的,大家都不喜歡。當你覺得自己在創業路上孤單或無助的時候,試著迎向人群,並試著做一個讓人喜歡的朋友。平常就要好好經營人際關係,不要只是在自己需要別人的時候才想到朋友,同時有意識的去把你所需要的網絡建構起來,讓這群綿密的人際網絡提供你隨時的資訊與幫助。

這才是創業之初該盡力建構的方向,而不是上網看文章或寫信詢問,這樣的幫助都很有限。畢竟你不會靠一封Email就贏得友誼,友誼的價值是需要時間與用心經營,才能凸顯出來的。

交朋友貴在真心,商場上的訣竅就是,你先懂得付出,懂得幫助別人,別人就會來幫助你。沒有誰會喜歡自私的人,只有心胸廣闊,懂得給予,才能如江河納百川,成就非凡的事業。

FACEBOOK留言

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