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佗之死對企業用人的啓示-看完我就知道怎麼做了

華佗之死對企業用人的啓示

光明頂創育 共同創辦人 – 洪大倫

三國時代,華佗是著名的天才型醫生,甚至在當時他就已經懂得以麻醉方式,為病人的患處開刀治療。著名的「關公刮骨療傷」故事,就說明了華佗的外科醫術,在當時已經有相當高的造詣。

.
根據正史記載,華佗也為一代梟雄曹操診療頭疾。曹操一生戎馬,水裡來火裡去,軍隊生活顛沛流離,壓力很大,又經常被追殺,也怕被暗殺,摔馬摔床的事情常有,所以累積了許多輕微頭部內外傷,造成曹操晚年飽受頭疾所苦。
.
華佗雖然為曹操治病,但不願意成為曹操的侍醫。一次,華佗稱夫人重病,需告假回家,結果離開後就再也不願回去。無論曹操書信招之或威脅利誘,華佗始終不願前去,後來曹操派人調查發現,原來華佗的夫人根本沒病,於是曹操盛怒之下叫人抓了華佗回去,並且關在獄中,最後被處死。(另有一說是因為華佗說要幫曹操的腦開刀,結果曹操以為他想藉此殺他,於是將華佗砍了)
.
但曹家的故事還沒完,真正的悲劇現在才開始。
.
首先,曹操最疼愛的兒子曹沖,就是以「阿基米德原理」來秤大象的天才兒童,於13歲的時候重病,得不到妥善醫治,所以病死。曹操在其生病時候,曾經懊悔不應該處死華佗。緊接著,曹操自己也因為長年的積勞成疾,加上頭疾每況愈下,最後,就是這頭疾要了曹操的命,而這原本是華佗能治好的病。
.
曹操的次子魏文帝曹丕,40歲,正值壯年時期就病逝;曹操之孫魏明帝曹叡,也在相當年輕的35歲時就病逝。更奇怪的是,魏明帝家族的的親生兒子全部夭折,幾乎可說是後繼無人。
.
於是,曹家一族就在這一連串的人才都英年早逝之下,使得曹魏的政權極度不穩定。試想,若是一個龐大家族企業的老闆、兒子、子孫,死的死傷的傷,今天剛上任,明天就換人,這將使得公司的領導產生問題,有心上下其手的權臣自然就有機可乘,因此最後落入司馬氏家族的手中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.
換言之,我們幾乎可以說,曹氏一族大概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優秀人才都是病死的,甚至有些根本連長大都來不及。但堂堂一個曹氏家族,怎麼會沒有優秀的醫生為他們治病呢?也不過死了一個華佗而已,其他醫生到哪裡去了?
.
有人說,曹氏一族接連的病死是一種詛咒,但從比較邏輯的角度來分析,那是因為優秀的醫生根本就不敢為曹家治病。很簡單的道理,即使名聞天下、妙手回春如華佗這般,都會因為想請個假回家休息,都要被你三拖四請,硬是關在深宮大院內當御醫,最後一個不滿就把人關起來處死,你說誰還敢為曹家人看病?
.
於此同時有個歷史故事可做對照。
.
漢六年,劉邦已經得了天下成為皇帝,於是論功行賞封了一批功臣,但分封是一件極費心的事,所以時間拖了很久,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賞。有一天,劉邦在宮殿外遠遠看到一群功臣坐在地上,竊竊私語,不曉得在講什麼。於是劉邦就問張良:「子房阿,這些人到底在講什麼呢?」
.
張良回答:「他們在商量謀反的事阿」
.
劉邦大驚問道:「天下初定,為什麼他們要謀反?」
.
張良說:「陛下得了天下之後,封賞的都是一些你的親信,但那些曾經得罪過你的,或者沒這麼要好的臣子都被晾在一邊。因此人心惶惶,忐忑不安,甚至還有人擔心因此會掉腦袋。這樣的氣氛之下,謀反之心就可能因此發生啊。」
.
被張良這麼一說,劉邦頓時驚覺到這是一件嚴重的事,但又苦無對策,於是問問張良該怎麼辦。張良於是跟劉邦建議,只要陛下對生平最討厭的雍齒先行封賞,那麼剩下的人就會覺得,雍齒這麼讓陛下討厭都被封賞了,其他人自然就能安心,對漢朝的向心力也大大提升。
.
死了一個華佗,間接使得民間優秀的醫生不敢成為曹氏家族的御醫,而導致皇宮內醫療品質崩壞,讓曹家得接班人才產生重大缺口影響領導力,最後使得司馬家族竊國成功;而漢高祖劉邦則因為接受了張良的建議,連最討厭的人都進行封賞,就使得其他臣子安心貢獻所長,因此穩定了江山社稷,為大漢奠定百年基業。
.
這兩個故事的對比是告訴我們,你對待人才的方式,將在無形中產生蝴蝶效應,最後很可能決定了成功與失敗的極端結果。團隊之中,老闆怎麼對待最不起眼的員工,同時也決定了其他員工怎麼看待你這個老闆,甚至也決定了你的顧客、合作夥伴、上下游廠商對你的看法。而這些看法將匯聚成一股對你或這個企業的評價,進而影響你在業界做生意的口碑。
.
老闆為人厚道,有容乃大,才能讓團隊為你賣命。成就百年基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,別輕忽每一位為你奮鬥打拼的伙伴,誠如巴菲特所說:「先有滿意的員工,才有滿意的顧客」,的確是經營企業的成功之道。

FACEBOOK留言

則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